其實,我已經獨立作業近一個月了,
還經歷過臨床工作的第一次十二小時班,
除了倍感壓力之外,仍舊在摸索的階段中。
截至目前,在CCU工作多數都是接觸到中老年人,
除非本身就有心臟疾病,不然鮮少會有四十歲內的病患,
也不難想像,中老年人經年累月的使用,
人體幫浦受到危險因子的摧殘,是時候出現些毛病,
大部分吃重鹹、抽菸喝酒、肥胖、三高、或壓力大A type人格,
是心肌梗塞的潛在原因。
嚴重的,就是社會版面所看到的猝死,
心臟養份所供給的來源--冠狀動脈--狹隘或阻塞,
減少了對心臟的support,致使心肌缺氧而無法正常的跳動,
急重症的,就是開始出現胸痛,
可能還來得及去醫院報到做心導管,
但也不是每個人可以順利完成導管治療,或做了導管後就沒事,
多半還是有可能需要轉至CCU來觀察。
一開始在CCU的日子壓力並不是太大,
因為接觸的病患多數都是做完導管來觀察,轉出轉入的速度頗快,
直到搬遷至心血管中心,真正的挑戰才來臨。
漸漸地來到CCU的病患都是發作後還來不及送導管,
不然就是在導管室出現其他的急症,
而這些輔助器就硬生生的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在我的面前。
首先,出現的就是IABP(主動脈內氣球幫浦)。
礙於病人隱私,只能拍攝儀器面板,
儀器的大小跟一台移動式的超音波差不多大,
是用來輔助心臟的輸出量,可以是借由心電圖或動脈血壓來啟動。
小女不才,截至目前還搞不清楚IABP打的好壞與否...
另一個常見的就是ECMO(耳熟能詳的葉克膜先生)。
乍聽之下很可怕,說穿了就是人工心臟,
整個circuit裝置會有技術員在,而置入血管會由醫師來執行,
我們主要是負責後續照顧,確保ECMO運轉中病人的安全,
大部分ECMO的病患一定有呼吸器,有時可能會加上IABP或是血液透析,
因為心臟功能差,連帶腎臟血循不足就被影響。
置入血管的過程很血腥,實在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...>"<...
ECMO必須要每小時觀察記錄。
記錄轉速、病人的生命徵象、管路是否連接...
若是加上血液透析,還要記下每小時的脫水量,
所以,手中有台ECMO並不是件輕鬆的事。
ECMO的主要面板....
許久沒見面的"大藍鳥"...
這是專門用在ECMO外加的血液透析裝置,
上一次見到它應該是我剛踏入臨床的時候吧!!
現在的妹妹應該都沒看過大藍鳥的本尊。
CCU要學得東西超級多,光是最簡單的呼吸器就有好幾款,
怎麼設定怎麼處理alarm,都是必學的武器;
還有血液透析,有些裝置是醫師一聲令下,
而我們就必須要完成裝機接至病人端,怎麼脫水怎麼處理alarm;
特製的catheter譬如Swan-Ganz、pacemaker...
要知道怎麼協助裝置怎麼測量怎麼設定;
更重要的是,ACLS的guide line是要隨時keep in mind,
我的最終壓力來源還是出自於病患,
因為,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突然要來個CPR。
當初抱著很不甘願的心情來到這裡,
如今它讓我改觀漸漸地接受它,是一個值得學習的環境,
可以讓人在臨床工作中成長不少,起碼會讓自身武器變得更強。
的確,不怕死的人是可以來低。
CCU。挑戰不可能的可能。
留言列表